《幸福锦囊集》:奉养父母是最大的福田
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
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
《幸福锦囊集》 第二卷、学习篇
做人做事不但要讲信用,还要有信义。信义就是做人做事要有道义、恩义、情义。虽然父母没有跟我们说“你要孝顺我们”,但是我们心里时时想着要孝顺父母。君臣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,领导者虽然没有对我们说“你要效忠我”,但是我们心里要时时想着忠于职守。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与道义,虽然没有付诸言语,可是却时时不敢忘记。朋友之间,也是如此。比如朋友送我们一程很远的路,下车的时候,我们很感激地说:“谢谢,谢谢!”朋友会说:“用不着感谢,我们是好朋友,不必如此客气。”这种朋友的道义是时时放在心上,不需要言语的承诺。
古代的孝子,心里时时记住做人的恩义、情义。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,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元配,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,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,所以在他七岁时,母亲就离开他了。他长大以后,念念想着要接母亲回来奉养,但是一直未能如愿,经过了五十年的寻找,都没有找到母亲。那时他也有了很不错的官职,可是在他的心里却一直因为自己这一生不能奉养母亲而难过。于是,他下定了决心, 把官职辞掉,对家人说:“这次我去找母亲,假如没找到,我就不回来。”
朱寿昌走在路上,突然下起雨来,他就停在当地避雨。避雨的时候遇到很多人,朱寿昌就礼貌地向人打听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这样的人,恰巧他的母亲就在此地。这是孝感天地,因这分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,成就了他这分孝心。由于他母亲改嫁,又有很多弟妹,他把母亲和弟妹都接回来奉养,共享天伦之乐。
《诗经》也提到这种对父母的思念,对父母的情义。《诗经·蓼莪》说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;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这一篇是讲有些植物子株跟母株都连在一起,不能分开,孝子看到这种现象,就会想到要陪伴父母。从这些诗词中,我们也可以学习古人对于父母的存心。
宋朝的时候,有个读书人叫黄庭坚,他虽然官做得很大,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帮母亲洗便桶,纵使仆人再多,这件事他也不愿意别人来做。黄庭坚天天亲手帮母亲洗便桶,就是念着父母的恩义、情义,这也是为人子的道义,所以他每天要是没有做件事,心里就不踏实、不舒服。其实,为人子者能做到奉养父母,内心才会很踏实,奉养父母是最大的福田。
某年度内地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,其中有一位孝子叫田世国。他30多岁时,母亲得了尿毒症,必须换肾脏才能延续生命。他的母亲得病以后,生怕拖累家人,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。田世国很善巧方便,没有让母亲知道是他要捐肾给母亲,于是他的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,很顺利地恢复了健康,他母亲至今都不知道肾是儿子捐的。他这个举动让很多亲朋好友都为之感动,见到他的时候都对他说:“今年无论再忙,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、老娘。”
当田世国获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,他说别人都对国家很有贡献,我只是做我为人子应该做的事,做了这一点点小事,比不上母亲给我们恩德的万分之一,他自己觉得受之有愧。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,可以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,唤醒更多人的孝心,更多人知恩报恩的态度。古代和现代的孝子演出了场场的好戏,我们也要让这些好戏在家庭、在社会当中不断上演,相信“舜何人也,予何人也,有为者亦若是”。
用心将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,造福全人类
编者按:
至乐无如读书,至要莫如教子,如何能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,是天下父母普遍忧虑操心之事。当发现孩子没有志向、不爱学习、自私虚荣、没有礼貌……您可知原因何在?又该如何纠正?相信《幸福锦囊集》一书,能令您洞明问题症结所在;而其中的锦囊妙计,希望对您导正孩子的人生之路,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帮助。
阅读往期内容,请直接点击蓝色文字!
第一卷、明理篇
01、教子慎于始
02、行孝不能等
03、孝心是教出来的
05、五福临门,福祸相依
07、尊重弱小生命
09、身体力行,劝人为善
10、承传圣贤教诲,舍我其谁
11、勤是致富根,俭是持家本
12、男女相处也要道法自然
13、爱的言语是正直的
14、爱的行为是成全的
第二卷、学习篇
04、教导孩子有一分仁爱之心,首先要教他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爱起
10、立志始于当下行孝
12、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
14、不治已病,治未病
15、从小先扎德行的根
16、从小培植孩子的善愿善念
17、福田靠心耕
19、耐心培养孩子的恭敬心
21、不接受孩子坏脾气的威胁
22、让孩子清楚他错在哪里
25、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
31、教孩子要恩威并济,一定要有威严,孩子才不会造次,不会目中无人
32、从小教孩子懂得尊师重道
33、善学者,以师志为己志